这个已经不是啥新闻了,但还是挺有意思,尤其从双方的历史及战略上看尤其有意义。
Microsoft
同Google一样,当初微软的发家及成长速度具有同样的传奇色彩。微软的第一个战略就是绑定兼容机,做PC兼容机操作系统,当时IBM等的PC机由于硬件模块的兼容化而迅速降价,飞入平常百姓家,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也一同飞了进去,这里微软的精明在于找到了绝妙的“木马”。于是,为PC兼容机的互补品,微软靠着DOS及Windows操作系统发家了。
微软操作系统的另一获胜法宝是开放的API(应用程序接口),由于是开放的,所以各应用厂商就可以在上面开发各种应用,于是又形成互补关系,用户为了使用这些应用而买微软操作系统,而各应用又靠着微软操作系统的胜利而有更多的销售机会。随着微软的份额越来越大,应用开发商发现为其他操作系统开发应用不合算,专注于Windows,用户也就没有了其他选择,于是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上获得了垄断地位。微软笑了,苹果哭了(并且还哭的很伤心,将自己名字都改了,不好意思再叫Computer了,呵呵。当然为了生存,苹果还是坚持了一个不同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在这方面很成功,屡次羞辱微软,报一箭之仇)
当然,“互补品”战略也不仅微软一家在用,有很多IT厂商不断应用。并且有更狠的,为了自己的主营产品的销售,而不惜用各种战术使互补品生产者降低利润和价格,让用户更多消费这些产品,也就间接刺激了自己的主营产品销量。例如IBM,为了销售自己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而大力支持java开源项目,甚至不惜将自己的Java开发工具作为Eclipse开源出去,因为在Java开发工具方面其没有优势,不是主营业务,而将其开源出去吸引大量开发者来共同开发,刺激了开发者对使用Java开发的兴趣,对其其他产品比如Java应用服务器Websphere的推广大有好处。最终,IBM笑了,Borland哭了,因为Borland靠着开发工具吃饭。
这里的教训是,虽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没有将“互补品”作为和“替代品”一样作为五力分析模型中的一力,决不能轻视对“互补品”的关注,要记住:没有永远的朋友,“友军”是靠不住的;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友军”也是一招。
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买水送饮水机,入网送手机等等,类似于惠普的打印机-耗材战略,这些买卖都将用户的一次性投入降低,刺激消费,而依靠用户的持续消费实现长久赢利,实现真正的“现金流”。这种“流水”战略现在被SaaS(Software-as-a-service)采用,将软件作为服务来卖,而非一次性出售。
微软除了操作系统,还自己开发应用,比如office套件等。在这些应用的开发中,也有一个战略,那就是“默契”战略,在这些应用中,相互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比如在word、powerpoint、excel等文档中的相互嵌入、引用,使用其中的一个就给使用其他的带来了方便,充分发挥集团军作战优势。同时这些应用也和其Windows形成了互补关系,相互促进。
其实无论“互补”战略还是“默契”战略,其底层都有一个共同的机制在发挥作用,那就是“粘性”,相互粘连,使用户“上瘾”脱离不开。在很多互联网应用中这个特性更是表现明显,比如IM、邮箱、论坛、电子商务网站等等,你的朋友都用QQ,你也得用QQ,这样才能更好沟通,于是QQ通过你的朋友将你粘住。一般在用一个邮箱地址后,很难停用,因为别人会用这个和你联系,所以你也被粘住。对于有粘性的应用,在开始是迅速积累一定的用户量是很重要的,这会形成一个“引爆点”,使业务迅速扩展,并且抢占一个易守难功的制高点,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需要“烧钱”的根本原因和理由。有了用户就有了一切,钱早晚会大赚的。淘宝以此将ebay赶出了中国。
Google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Google诞生了。Google凭借着首创的PageRank算法将搜索引擎带入新时代,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之所以用Google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发展的结果。互联网积累了海量的信息,只有搜索引擎才能替用户寻找到需要的信息,因此人们需要好的搜索引擎,Google出现了,将用户和信息联系了起来。Google靠着“免费”的海量信息吸引了海量用户,再凭借海量用户向广告商收费,所要做的只是悄无声息地将商家信息递送给用户。
Google发了,发于找到了大量的用户,并以“竞价排名”广告模式将“眼球”变成了“经济”。
Google的成功在于搜索引擎技术领先,如果出现另一家技术做的更好的搜索引擎公司怎么办呢?很惨!因为搜索引擎应用几乎没有粘性,用户很容易就能转用其他更好的搜索引擎。Google会等死吗?
当然不会!Google早已经从纯粹的搜索引擎升级到了应用平台,提供Gmail、GTalk、Notebook、Orkut等大量的粘连度很高的应用。用户以账户登录后可以享用这些应用,并且用搜索引擎串联起来,搜索到的信息可以立即被这些应用使用,提供用户对信息搜索、处理、收藏、共享等一站式服务,和微软的“默契”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此,Google开始构建全方位的用户信息服务,换个角度看就是全方位搜集用户信息。
仅依靠Google自身,能提供的应用服务毕竟有限,于是iGoogle出现了,提供用户一个应用主页,其上可以集成其他应用提供商提供的应用,比如在上面可以看天气、收邮件、用MSN聊天、查字典等等,这些应用全是其他提供商提供的,iGoogle提供了一个集成页面,可以自由组合这些应用,作为用户的主页。这做法看起来很眼熟?嗯,正是微软的办法,将别人的应用运行于自己的平台,形成“互补”关系。
做到这些,对用户的粘连已经很强了。但Google没有满足,或者说是对Facebook等社会化网络应用兴起的反击,Google推出了OpenSocial API。Facebook以其类似iGoogle的应用平台和社会化网络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应用开发者,迅速兴起,其他一些类似的公司也以类似的业务兴起,大家各自吸引了一批用户,以其粘住的用户量论英雄。iGoogle没有抢占到制高点,怎么办?
改变游戏规则啊,这是Google的拿手好戏。如果按照微软等传统软件公司制定的向终端用户收费的游戏规则,哪有Google的辉煌?规则只是人为规定的,对自己不利的游戏规则,或者不参见,或者改变之,于是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立了新规则,向“第三方”(广告商)收费。他们成功了,微软现在向他们学习,开始按照他们的新规则加入他们的游戏。
这次Google怎么改规则呢?很简单。你不是粘住很多用户吗?我一人干 不过你,我找盟友,于是推出了OpenSocial API,各网站统一API,使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可以运行于各网站。
这招好像也很眼熟。可不是嘛,Java当初的口号就是“Write once - run anywhere”,吸引了大量拥护者,最终成为主导型编程语言之一,抢占了微软VC、VB的风头。如今Google的Open Social对应用开发者来说,也有同样的诱惑,Facebook面临和微软一样的挑战,以一敌众。而对Google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开发者将开发更多的应用可以运行于Google自己或联盟的平台上,将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这当然是搅局者的目标。当然,Facebook也可以加入这个联盟,打入内部,学习俄罗斯试图加入北约组织以化解被包围的战术,不过这招风险蛮大的,说不定哪天Google就会扩展OpenSocial API,使其支持各网站的用户数据在网站间共享,这样以前辛辛苦苦积累的用户就算被共产了。
从搜索引擎到各应用服务,到iGoogle,再到OpenSocial,稍加分析即可看出Google的野心。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得出用户的关注点,推送广告;利用各应用服务收集的用户数据及使用习惯,可以分析出用户的偏好,使广告的投送精准度更高;利用iGoogle试图将自己打造成用户上网的门户,同时全方位分析用户的偏好,OpenSocial是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目标。总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广告也!
当然,如果Google达成理想后,其前途绝不限于背后的广告,试想以后我们更多的应用在线化后,并且通过OpenSocial API或扩展接口Google收集了所有这些数据,那么我们的心思Google可以一清二楚,除了在搜索结果和投放广告上更准确之外,完全可以开发其他针对终端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如日程安排、自动信息搜集、票务预订等,这些应用无需用户操作,完全由应用根据用户历史数据自动完成,到时候你秘书这个职业估计就不存在了,都由更善解人意的电子秘书所代替。很有吸引力吧?前提是Google一直坚守“永不为恶”的诺言。
Google交恶Microsoft
从上面看,Google和Microsoft好像进水不犯河水,一个忙着卖广告一个忙着卖软件,互不侵犯,和和气气就好了。但现实的逻辑没有这么简单,公司存在的一个目标就是赚钱,既然Google在广告上赚了这么多钱,Microsoft怎能不动心呢?
况且Google为了吸引终端用户,把各种应用都免费提供,这不是踢Microsoft的馆子吗?用户都用Google提供的免费在线Word、PowerPoint等,Microsoft的Office套件卖给谁?单靠Windows操作系统吃饭?这也不保险了,已经有人在推基于浏览器的在线操作系统,这不是要Microsoft的命嘛!
坏事就坏事在浏览器上了,虽然当初灭了Netscape,可最终只是用自己的浏览器杀了网景的而已,浏览器生存了下来,并且迅速流行起来,基于其上的应用也开始爆发,以Google为首的“在线派”试图将所有软件都移植到浏览器上运行,甚至操作系统本身。另外,为了增加用户体验,Google提供了能使在线应用数据本地化的Google Gears浏览器扩展,使在线应用程序在线下也可以使用,明显的挑衅。就像开放的Windows API成了Apple的噩梦一样,统一的、开放的浏览器应用开发语言也成了Microsoft的噩梦。这是Microsoft始料未及的,当初辛辛苦苦靠着Windows API捕获的用户眼看着就要跟着Google越狱了,能不拼命吗。
既然你挖我的墙角,我也就不客气了,于是Microsoft开始以Google的游戏规则加入在线应用的竞争中,搜索、在线广告等等集体出战。
前几天,战火又烧到了手机操作系统,Google宣布开发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又是免费、开源、统一,够Microsoft受的了,靠着操作系统统治手机应用赚大钱的梦想又要被Google给打破了。当然Google的想法还是很简单,刺激手机应用开发,在手机上更方便投广告,手机操作系统等软件只是互补品,如此而已,反正不靠卖软件挣钱,才不管这样做挖了多少人墙角呢。
M&G的战争全面爆发了。和以往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不同,以往流血损失的总是劳苦大众,而现劳苦大众却能从中获益。因此,让战争来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