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存欲望”的作用,很多东西一旦形成后想销毁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很多机构一旦成立,作为一个系统开始运行,想撤销就会遇到很多阻力,这是系统生存欲望的抵抗。前些年报道的计划经济时代的“馒头办”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这看似笑话,却在现实中堂而皇之地存在着。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政府机关对成本漠视所造成的,也许这是一个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按说非政府经营的企业应该对成本、效益等很关注了,可是类似现象也很常见。比如总会有人不适应这个企业,达不到期望的绩效表现,能轻松一开了之吗?理论上应该这样,但很少有这么做的,因为一旦招聘进去之后,这个员工在这个企业的生存就开始了,这时候要终止这个“关系”,势必遭遇抵抗,比如被解雇的员工开始散布这个企业的谣言等。
公司里的项目呢?一旦正式开始以后,基于同样的道理,也会由于“生存的欲望”而尽可能地生存下去,虽然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这是一个烂项目,应该尽快终止。但置身其中的人或组织可不这么看,项目的存在和他们的利益相关,因此会以项目的存在为目标,即项目进入为了生存而努力生存的轨道。
请佛容易送佛难,不可不慎,不可不察。
当然,如果能有效利用这种“生存欲望”,也可以得益。比如,如果一项制度在设计上能够利用“生存欲望”,则其施行的持续保证难度会极大降低。
怎样才能有“生存欲望”呢?
以生物为参考,可以看到有两个因素比较明显:“快感”与“自繁殖机制”。
如果想把一个团队打造成“自管理团队”,一方面要使团队中的成员在团队中有成就感、自豪、快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成员的培训,使其能融入到团队中。如此,则团队具有“生存欲望”,会自己努力生存下去。
同样的道理,打造学习型组织也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要使组织中的成员真正获益,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知识共享和传递的机制。
请佛容易送佛难。如果是能保佑我们的佛,何必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