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9

乌合之众

对于心理学书籍,向来半信半疑,虽然很多案例都有人通过各种途径做实验,但由于人类太复杂了,输入、运作、输出,每个环节都没有纯粹的环境和简单的过程,因此,绝不可能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之类的那么令人信服的实验,所以根据试验过程对试验结果给出的解释也只能半信半疑。

尽管如此,关于心理学的很多研究结果还是很有意思的,并且已经广泛应用。无法科学解释并不妨碍体察和应用,正如现在不懂股票和基金是咋回事并不妨碍闭着眼睛炒股赚钱一样。

《乌合之众》正是一本心理学书籍,并且是一本很老的书,一百多年了,在心理学研究方面还没有设计实验的传统,至少这本书里没有一个实验,所有的只是以前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然后对其分析,证明作者的观点。不过这个并不妨碍阅读,反正我对现今实验室中设计出的实验也不完全相信,重要的是这本书中对“群体”的一些行为特征描述,很准确、精辟。成书至今百余年,各种事件不断,尤其是中国近一百年历史中的种种群体事件,验证了书中的判断,因此,这本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时。

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如果不做实际观察,很容易推导出群体行为是个体行为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就判断这个群体也会同样尊敬守法?群体中个人具有多样性,组成群体后会相互抵消?群体中的个人会各自按照理性行事?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下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放弃自主思考,因此往往会形成教条、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等。因此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组成的群体做出一些无法想像的暴行也是可以理解的。(微观经济学的人的理性选择基础在群体情况下也是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

群体是没有理性的,群体中的个人不会进行理性思考,也没有讨论的自然习惯,因此往往会把复杂问题转化成口号式的简单问题。因此,革命年代的口号标语的影响力要远大于长篇说教分析,只要一句“无产阶级万岁”就足以使群情激愤、勇往直前。这种传统一直保持至今,因此普法工作者聪明地应用这一原理在路边的墙面上大大地贴出“抢劫警车是违法行为!”。

只有避免了分析和批判的观念才会在群体眼中具有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群体讨厌具有怀疑精神者,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情不自禁放弃个人立场,让群体做主。因此,无论多么荒唐的口号或信念,在群体中流行都是不奇怪的,全国人民都相信“深耕一丈二,亩产八万斤”而没有人明确怀疑就是很好的例证。也许群体中的那些可怜的臣民们真的看到了“皇帝的新衣”,而不简单地是诚心说谎。

群体中的个人放弃自主思考,因此,专业人士组成的群体和非专业人士组成的群体在判断上区别不大。

由于群体的以上特征,很多领袖就会利用这些特点,巧妙引导群众,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控制,以达到目的。作者总结出了三板斧:断言、重复和传染。

断言: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绝不以说理的方式来证明任何事情。“我们的产品好!”

重复:简单、有力的口号要不断地喊,比如脑白金的广告,重复到最后,想忘掉“收礼只收脑白金”都难。“我们的产品好,好,就是好……”

传染:大凡能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曾经看过陈独秀在三几年或四几年写的一封信,其中表现出的对共产主义及现实的认识非常深刻,但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不久后孤独地死去。“用我们的产品,腰不酸,腿不疼”说完后立即爬一百层楼梯。

熟练掌握这三板斧的领袖就包括希特勒,三板斧制服民众,在民意支持下发动二战。因此,“大众民主”与“独裁统治”之间有着直通车。

当然,群体的这些特征也不都是缺点,群体既可以做成暴行,也可以充当砸掉枷锁的革命者,为一个美好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这在单个个人看来是很难做到的,但处于群体之中就会义无反顾。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