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荣昌改错

对于前天的课后作业,改错“荣昌洗衣”,简答如下:

首先,可以看出几个恶性循环:

  1. 质量不达标:洗出的衣服质量不合格,导致顾客要求重洗,重洗加大了洗衣压力,质量进一步降低,重洗率进一步增大,正反馈形成。
  2. 交货延迟:高的重洗率,导致用户失去按时取回衣服的信心,本来急穿的衣服也只好不“急”,改穿其他衣服,不着急取衣服,衣服积压在店内,占用有限的衣架资源,降低搜索和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质量,顾客更加不积极,正反馈形成。
  3. 不接电话:质量差,导致顾客投诉率高,接到的电话中尽是生气的怒吼,服务员胆怯不敢接索性不接,顾客更生气,更加挑剔不宽容,重洗率更高,冲到店内时怒吼声更大,服务员更胆怯,更不敢接电话,也是一个正反馈。

可见这几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质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抓洗衣质量是关键,尤其是首次通过率。如何做到呢?

洗衣是否有流程呢?当然会有,家里的洗衣机都是可编程的,也就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步完成洗衣,确保洗出的衣服是干净的。因此,对于无需创造(洗衣机的设计者另当别论)的洗衣来说,流程很重要。如果有洗前的处理方法规范、确认,就不会将该干洗的衣服用水洗,我们也不会找他们麻烦让他们修复那件“失踪”的衣服;如果有衣服重点处理checklist,就不会遗漏如此明显而又需要注意的袖子;如果有走出洗衣房前的质量检查或抽查,就不会有那么高的重洗率,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客抱怨,以至于不敢接电话。

有了流程是否就一定能保证质量呢?当然不是,流程仅仅是做事的方法而已,真正做事的是人,因此必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好的流程执行,真正将优质服务提供给顾客。这点显然在这里没有做到,服务员一个个看起来无精打采,一脸的郁闷,哪有半点微笑服务的精神。不过也可以理解,一上班就被顾客数落,谁还有心情微笑。更甭说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和维系顾客了。店里一进门就是一个招聘广告,招服务员还让顾客帮忙推荐,是否因为以前的服务员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都崩溃辞职了呢?不得而知。反正,无论哪个公司,只有让员工感到一种荣誉感才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内在激励)。当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涨工资也是很好的激励:)否则,盘算这个月又得少吃几次肉的同时怎会做到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呢?!

当然,质量差也有可能是因为接受的洗衣请求太多了,多到按照严格流程处理不完,生产任务太重,超过了处理能力,于是在操作流程上偷工减料,质量越来越糟糕。按说质量差顾客就会流失,任务会减少,生成压力会减小,这样就形成一个负反馈,最终达到平衡才对。长期应该是这样,但短期还是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平衡的实现,比如通过对机关单位发行预付费卡,顾客是作为一项福利得到了卡,只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这里来消费,这样就使顾客失去了选择权,使本来的市场行为行不通,破坏了均衡的实现。当然,长期看,顾客会将不满反映到工作单位,取消以后的订单,实现均衡。

蛇吞象是不可能的,长期捆绑住超出自己服务能力的客户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做出决定,或者保持目前的处理能力不变放弃一部分顾客,或者扩张处理能力以便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服务更多顾客。有第三条路吗?有,优化流程,培训员工,在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还有其他办法吗?还有,培训顾客。服务业的很多风险是顾客带来的,比如《哈佛商业评论》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顾客带来的变数:顾客到达变数、顾客要求变数、顾客能力变数、顾客投入变数、主观偏好变数。为了应对这些变数,通常会采取

  • 减法:比如限制提供的服务品种、非高峰期奖励,在这里可以用限制洗衣的种类,减少顾客要求变数;用不同期限的取衣时间差别定价缓解服务峰值要求。此法导致收入减少。
  • 加法:增加员工或培训员工。此法导致成本增加。

当然,文章提出了更好的可能组合:

  • 无妥协减法:目标聚集,锁定特定的用户群,而不是尝试服务所有用户。比如把价格提高,锁定高端客户。
  • 低成本加法:培训顾客,提供方便的工具使客户能自服务,比如电子商务中提供web网页,让顾客自己下订单,减少服务员数量。洗衣店可以考虑让顾客把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标识出来等,这不需要顾客多少时间,却可以省不少处理时间,减少遗漏。或者把系统建设的更好一点,减少对员工技能的依赖,雇佣低成本员工。当然这在中国无需考虑太多,中国多的就是人,便宜!

当然,凡事旁观者清,说事者易,真正在管理上改进和说说而已那是两码事,这点毋庸置疑,其有不得已之处容易理解。但想改进总是可以做到的,从关键的反馈链路上下功夫,点点滴滴做起,打破正反馈循环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很容易啊,会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做到这点,取而代之。

2008-01-27

管理改错题——荣昌洗衣

上周从火车上下来后直接奔金融街的荣昌洗衣店取衣服,亲见了糟糕服务的一个样本,和以前中学时的阅读改错有一拼,姑且认为这是一道管理改错题吧。

三件衣服找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有一件找不到。找到的两件中还有一件没有熨,又让他们返回去熨一下。找不到的那件一周前就去找过一次,也是没有找到,当时让留电话,找到后电话联系,结果音讯全无,今天又是无果,还是只得留下电话。

在等的过程中没有别的事,一边继续看火车上没有看完的书,一边看看来来往往的顾客。结果发现到这个店的顾客离开时大多数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不满意,抱怨。

一开始就一个服务员,帮我们找衣服去了,前面就没有人了,在我们后面的一个顾客(甲)来到前台后没有人接待,很疑惑地等了一会儿,不耐烦,喊了一声,于是那个服务员中断搜索任务,返回处理洗衣订单……搜索任务重启……新顾客、中断、处理……搜索任务重启……于是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只得自己退出搜索任务,主动提出再留一次电话,由wait模式转换为notification模式,虽然上次notification模式没有成功。

顾客乙也是来取衣服,比我们幸运,拿到衣服了,但是简单翻看以后就要求返回重新处理,原因是袖子没有洗干净,还抱怨道:“你们怎么每次都处理不干净,总是得返回重洗,多浪费时间,浪费我的时间也浪费你们的时间,你们就不能仔细点?!……”说得太对了,有同感,这样的事遇到多次了,那件找不到的一份就是以前他们洗坏了返场重修的,刚才拿回去重新熨烫的也是上次没洗干净重洗的,十次得有八次遇到这样的事,一开始有点恼火,到最后也就磨练的没脾气了,若不是这个顾客的抱怨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没有觉得什么奇怪的。

顾客丙抱怨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没有人接,过来后又是没有洗好,白跑一趟。可不是嘛,我坐了一个多小时,听见无数次电话响起,但就是没人接,服务员的耳朵好像对电话过滤似的,就是不接电话。真是很奇怪的事情,为啥电话放在旁边没有管呢?是怕顾客的投诉?还是其他的,不知道。另外他们不接电话可能是全公司的传统,找我们的那件衣服时不确定到底是没洗好还是到店面时没上架,需要打电话回总厂问问,但打了无数次就是没人接。还能说啥,这就是公司文化,不接电话文化。

顾客丁看着服务员找衣服,在一个能流水线式转动的衣架上挂得全是衣服,每个挂钩都有编号,应该就是根据编号查询,但也有很多衣服没有上架。服务员找了半天没有找到,顾客丁着急了:“就是那件,刚才从我面前转过去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你们怎么就找不到呢?!……”“对不起,编号对不上,可能弄错了……”哎,挺好的衣架流水线系统,可就是没有用好,帮了倒忙。另外,有那么多衣服积压在店里上不了架,系统容量不足,该扩容了;或者该大力处理积压的问题了,为什么积压呢?顾客太多了?或者顾客不断地发现质量问题而重洗,并且这会让顾客对按时交货失去信心,继而也不按时提取衣服,造成积压。

……

顾客来来往往,抱怨声声不息。这就是荣昌提供的管理改错题的场景片断。

太晚了,明天再尝试解答本题。

2008-01-12

一群想飞的小鸡的故事

今天参加了一天公司外的培训:《双赢的沟通》,所谓双赢是指沟通的双方都达成目的,双方都获益,而非单方面的取胜。

其实沟通这个词应该本来就包含了双赢的含义,好的沟通肯定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再加个“双赢”或是为了强调,或是我们平常已忽视了沟通的“双赢”本质。往往我们太关注于自己、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方和其利益,简单地认为只能一方获胜,将沟通变成了竞争、斗争。沟通是一个涉及表达方和受话方双方的双向过程,目标是达成共识。因此有效的沟通结果是达成共识,而非一定让对方接受自己观点、一味推销自己观点。

与人沟通先要与人相处,课上提到了五个与人相处的法则:

  1. 用脑做事,用心做人:关注到每个人,没有人不需要别人的关注。
  2. 热情:微笑,尤其是眼睛的微笑。
  3. 用耳倾听,而非用嘴说服: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倾听:身体向前倾着听,面向说话的人,对视时间控制在1至3秒,点头表示愿意往下听。
  4. 与对方的优点相处:用人不求全。
  5. 赞美:真诚的赞美,有具体例证和事实。

希望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样命运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样其实是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沟通三要诀:

  • 表达方:简单,精确,标准化
  • 受话方:倾听,重复要点,确认。

其中确认是指对沟通的内容进行深一步的询问,以弥补表达方没有明确传递的信息。

这个课程的重点是同理心沟通方法。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其过程涉及:辨识,反馈。

使用同理心沟通不一定代表赞同当事人的观点,相反应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对方更舒服地接受自己。其两大准则是:

  •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表达认同照顾其感受。
  • 立场要坚定,态度要热情

以上这些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太新鲜的东西,但是一整天的激情忽悠还是有所帮助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练习和使用,否则一点用都没有。讲师为了强调这个,特意在结束时说了一个小故事,大意是:

一群小鸡梦想展翅高飞,于是他们特意参加了老鹰举办的飞翔技术培训班。老鹰老师课上的很棒,理论联系实践,很快,小鸡们就可以在训练场上飞起来了,课程目标达到,小鸡们要回家了,领头的小鸡很兴奋,在谢完鹰老师以后就对小鸡们说:“太好了,今天我们的学习很成功,很有成效,现在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们走回家吧!”……

呵呵,在课堂上学会飞的小鸡们最终还是走了回家。他们算是学会飞了吗?我们算是学会××了吗?真是当头棒喝!!!

2008-01-09

骆驼祥子

前天在电影频道里看了《骆驼祥子》,故事很具有警醒作用,尤其对吾等奋斗青年很有教育意义。

  • 有志青年祥子想靠自己一个子一个子地攒钱买一辆车跑出租,结果当然没有能如愿。自己攒钱的过程太慢了,夜长梦多,最终被伪特务敲诈去,可怜!不过即使不发生这件事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期间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祥子至少应该一边赚钱一边投资,而不是放在储蓄罐里让人抢走。或者更大胆地融资买车,比如贷款、发行债券,甚至画个“大饼”去找风投,尽快将业务铺开。
  • 以上风投等等对祥子来说要求太高了,认识不到资金的杠杆作用很正常。但祥子也没有那么笨,想到了一个至今为人常用的方法:单刀直入,搞定车行老板的女儿。太有才了,终于达成目标,买了一辆好车,快快乐乐跑出租。当然,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应该思想积极,对这种“不正当”手段不能提倡,于是作者又给祥子安排了悲惨结局,以儆效尤。
  • 祥子的梦想是有辆属于自己的好车,然后勤奋地跑出租挣钱。要好车的想法可能是虚荣也可能是为了能拉到更多的顾客。但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投入产出比,投资好车多挣的钱和多投入的资金不成比例,不合算,最终没能等到赢利的那天。如果按照虎妞的想法用同样多的钱买几辆一般的车再租给其他人,靠收租金吃份子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收入啊。另外这样也实现了靠资本投资收入,而不是自己买车自己拉的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是受限于自己个人的人力资本,而资本投资是没有限制的,这两者差别太大了。没看《穷爸爸富爸爸》吃了没文化的亏能愿谁呢?!
  • 还是不顾现实买好车的事,最值得批评的是没有考虑和管理自己的现金流,把钱都投到一辆车上了,居然到最后连老婆生孩子请医生的钱都没了,可怜又可恨!
  • 由于是有志青年,祥子太想自己创业了,于是在没有学习准备就单干了。本来应该能创造机会向四爷多学习点的,可惜没有,认为只要能买辆好车就万事俱备了,哪知道一辆好车只是硬件投入,而硬件没有软件是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运营经验、利润模式等软件也是搞个体所必需的。否则自己买车自己拉和打工没区别,根本就算不上创业。
  • 当然,有志青年祥子的悲惨命运还有社会的因素。万恶的旧社会,没有社会保障,导致祥子在一次变故后坠向深渊,幸福生活一下子就到头了。手头缺钱请不来医生-->老婆死了借钱买棺材-->卖车还棺材钱-->重新租车拉客&受打击变得消沉-->挣钱更少……恶性循环下去,直至或者饿死或者和阿Q一起去革命。生活在这样没有基本保障的社会中的人很脆弱,这样的社会也同样很脆弱。所以好的政府应该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圈,让人有跌倒再爬起来的机会。
  • ……

不多说了,经典就是经典,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