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天的课后作业,改错“荣昌洗衣”,简答如下:
首先,可以看出几个恶性循环:
- 质量不达标:洗出的衣服质量不合格,导致顾客要求重洗,重洗加大了洗衣压力,质量进一步降低,重洗率进一步增大,正反馈形成。
- 交货延迟:高的重洗率,导致用户失去按时取回衣服的信心,本来急穿的衣服也只好不“急”,改穿其他衣服,不着急取衣服,衣服积压在店内,占用有限的衣架资源,降低搜索和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质量,顾客更加不积极,正反馈形成。
- 不接电话:质量差,导致顾客投诉率高,接到的电话中尽是生气的怒吼,服务员胆怯不敢接索性不接,顾客更生气,更加挑剔不宽容,重洗率更高,冲到店内时怒吼声更大,服务员更胆怯,更不敢接电话,也是一个正反馈。
可见这几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质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抓洗衣质量是关键,尤其是首次通过率。如何做到呢?
洗衣是否有流程呢?当然会有,家里的洗衣机都是可编程的,也就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步完成洗衣,确保洗出的衣服是干净的。因此,对于无需创造(洗衣机的设计者另当别论)的洗衣来说,流程很重要。如果有洗前的处理方法规范、确认,就不会将该干洗的衣服用水洗,我们也不会找他们麻烦让他们修复那件“失踪”的衣服;如果有衣服重点处理checklist,就不会遗漏如此明显而又需要注意的袖子;如果有走出洗衣房前的质量检查或抽查,就不会有那么高的重洗率,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客抱怨,以至于不敢接电话。
有了流程是否就一定能保证质量呢?当然不是,流程仅仅是做事的方法而已,真正做事的是人,因此必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好的流程执行,真正将优质服务提供给顾客。这点显然在这里没有做到,服务员一个个看起来无精打采,一脸的郁闷,哪有半点微笑服务的精神。不过也可以理解,一上班就被顾客数落,谁还有心情微笑。更甭说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和维系顾客了。店里一进门就是一个招聘广告,招服务员还让顾客帮忙推荐,是否因为以前的服务员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都崩溃辞职了呢?不得而知。反正,无论哪个公司,只有让员工感到一种荣誉感才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内在激励)。当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涨工资也是很好的激励:)否则,盘算这个月又得少吃几次肉的同时怎会做到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呢?!
当然,质量差也有可能是因为接受的洗衣请求太多了,多到按照严格流程处理不完,生产任务太重,超过了处理能力,于是在操作流程上偷工减料,质量越来越糟糕。按说质量差顾客就会流失,任务会减少,生成压力会减小,这样就形成一个负反馈,最终达到平衡才对。长期应该是这样,但短期还是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平衡的实现,比如通过对机关单位发行预付费卡,顾客是作为一项福利得到了卡,只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这里来消费,这样就使顾客失去了选择权,使本来的市场行为行不通,破坏了均衡的实现。当然,长期看,顾客会将不满反映到工作单位,取消以后的订单,实现均衡。
蛇吞象是不可能的,长期捆绑住超出自己服务能力的客户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做出决定,或者保持目前的处理能力不变放弃一部分顾客,或者扩张处理能力以便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服务更多顾客。有第三条路吗?有,优化流程,培训员工,在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还有其他办法吗?还有,培训顾客。服务业的很多风险是顾客带来的,比如《哈佛商业评论》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顾客带来的变数:顾客到达变数、顾客要求变数、顾客能力变数、顾客投入变数、主观偏好变数。为了应对这些变数,通常会采取
- 减法:比如限制提供的服务品种、非高峰期奖励,在这里可以用限制洗衣的种类,减少顾客要求变数;用不同期限的取衣时间差别定价缓解服务峰值要求。此法导致收入减少。
- 加法:增加员工或培训员工。此法导致成本增加。
当然,文章提出了更好的可能组合:
- 无妥协减法:目标聚集,锁定特定的用户群,而不是尝试服务所有用户。比如把价格提高,锁定高端客户。
- 低成本加法:培训顾客,提供方便的工具使客户能自服务,比如电子商务中提供web网页,让顾客自己下订单,减少服务员数量。洗衣店可以考虑让顾客把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标识出来等,这不需要顾客多少时间,却可以省不少处理时间,减少遗漏。或者把系统建设的更好一点,减少对员工技能的依赖,雇佣低成本员工。当然这在中国无需考虑太多,中国多的就是人,便宜!
当然,凡事旁观者清,说事者易,真正在管理上改进和说说而已那是两码事,这点毋庸置疑,其有不得已之处容易理解。但想改进总是可以做到的,从关键的反馈链路上下功夫,点点滴滴做起,打破正反馈循环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很容易啊,会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做到这点,取而代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