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9

教育之道在以身作则

《动物世界》里的非洲好像是世界的动物园,并且可以算是野生动物园,动物们自由地生活在野外而非铁笼子里,因此,在非洲的动物是幸福的。

非洲人呢?他们幸福吗?从小时候的课本中可以看到的非洲是饥饿的,儿童个个骨瘦如柴,大大的眼睛看着你像看着美餐一样。看到这里,有怜悯之心的共产主义战士们应该都会想:“可怜的孩子们,水深火热中的难兄难弟们,坚强一点,我们会尽快去解放你们的!”。如此,则党国之苦心没有白费。

然而,真实情况如此吗?从其他渠道了解的非洲好像不那么饥饿。并且非洲兄弟好像过得也挺自在,没钱了就全世界借,借了也不用着急还,一般拖个几年也就不必还了,比如说中国每年把非洲兄弟召集进京,到时候俺们的领导人一高兴就赦免大批债务,并且还会提供新的援助。因此,日子过得虽然紧吧一点,但比较逍遥自在,据说一般非洲兄弟上班的特点是挣到一些钱就不干了,等没钱了再过来,完全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朝不明朝”的境界。如果是农民,能靠树上的果子生活下去就不会出力去垦荒种田,顶多撒点种子,然后就到收获的时候来看看,靠天吃饭。因此,和自然的关系,那就一个词:和谐!所以,才保存那么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动物天堂。

不过,这人和动物混居,想像着挺美,实际情况怎样呢?简陋的木棚外整天有狮子、豹子等大型食肉动物溜达,万一要是它们饿急了不讲哥们义气,把人当成点心就惨了。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还真有这样的事,狮子攻击人,当成食物。不过节目中说一般的狮子是不吃人的,默认状态不把人列在菜单上。但如果有一头狮子某一天突然有尝螃蟹的大胆想法,并且付诸实践,发现味道还不错,并且容易捕捉,那么这头狮子就不会忘记人的味道。如果这头狮子所在的狮群还有幼狮,并且也参与或目睹了捕猎过程或分了一杯羹,那么这些幼狮也会记住这个场景或这个味道,以后就会把人列入捕猎名单。太可怕了!

又有一个介绍人类孕育的科教节目,一个研究者每天给孕妇吃茴香味的糖果,等婴儿出生以后发现婴儿对茴香味有明显的偏好。据解释说是因为胎儿可以通过羊水共享母亲的食物气味,并会喜欢这个气味。因此,母亲的饮食喜好会影响到出生后的婴儿。很奇妙!

上面的两个事情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后代的行为会受上代行为的影响。这个不奇怪,没有人否认这点。但具体到行动时,大家好像却又忽略这点。

和上面两个例子类似,看看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操透了心,尤其是中国的父母,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更是下足了功夫,不惜代价,上辅导班、特长班、奥赛班,请家教,买学习工具等等,只要有人说能提高孩子考试成绩的,一律去做。甚至考试之前求签拜佛也不敢错过。这样的教育,还不算尽心尽力吗?可是换来的分数,总是让很多父母眼泪“哗哗”地。

为什么会这样?解释当然多种多样。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各个专家也是七嘴八舌,不知道该信谁的。不过,在《魔鬼经济学》中,作者通过分析,给出了一个令那些刚才“哗哗”落泪的父母放声痛哭的结论,那就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做了些什么。累死累活,白忙活了,能不哭嘛!并且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了,放弃了自身的修行,失去了给孩子做好榜样的机会。

看来为了教育,把眼睛死死地盯在教育手段上是不够的,得退一步,从自己做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不光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此,在其他类型的教育或领导上也是如此,不以身作则,怎能要求他人去做呢?!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其他人当然也不愿意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