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9

天何言哉

  •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2007-10-28

印刷机票

甲:当年俺们很穷,可是很淳朴。当时买啥都凭票,只要/只能有票就能/才能买到东西。那时候的票印刷的实在是简单,没有啥防伪技术,要是搁现在准是铺天盖地的假票,可是在那时没有人想这歪着,哪像现在假钞都有。还是那时候人淳朴啊……

乙:那时候买一台印刷机也得凭票吧?!

甲:……

2007-10-25

说谎者的真言

确切地说是《说谎者的扑克牌》一书中的“真言”,这个“真言”不仅在书中是真言,在书外也是真言,超出了书中故事的发生地所罗门或金融业。本来读这本书的本意是想了解一下金融业,说不定悟出一些炒股诀窍也未可知,牛市难得,要是得到秘笈,就去投它一两百大洋,赚它几大文,一碗茴香豆,二两黄酒啊。

哪知读着读着就忘了目标,被作者引入另一番境地。说良心话,这也倒不能怨作者,其实作者是很公平地设置了很多路,并无误导之意,只是读者喜好各异,阳关道与独木桥,爱谁谁!人可能有个潜在心理需要,那就是认同,不断寻找认同,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这个需求,以至于连本为了开阔眼界的读书,一只眼睛看新奇,还留着一只眼睛寻找已知。可能人都是不自信的,于是看到已知的东西就会认为是对已知的一种确认,增强了对已知的自信,尤其是那个已知可疑性越大越如此。这个寻找是如此的专心,以至于会忽略未知的东西,于是整本书看下来,甩出一句:“好书!想到一处去了……”。固持己见就是这样炼成的!

闲言少叙,在《说谎者的扑克牌》的幽境中果然有一番真言。虽说书中说的是作者在投资银行所罗门公司的经历或所闻,但其中的故事还是很有普遍性的。比如说开始的描述招聘的那段,大量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往所罗门挤,和当初毕业找工作时的感受何其相似。招聘的程序看似严格公正,其实又有多少的随意和随机?!甚至完全是出于恶搞,比如很多公司的“通关木人阵”智力题,天知道想借此考察什么,绝大部分跟风的公司估计是想先打击一下应聘者,让你感觉像傻子一样答不出来,自然在下面的过程中灰头土脸,考官当然在上面得意的笑、可以借面试偷闲半天乐得逍遥,嘿嘿!还有可能就是书中所说的想形成一个排他性俱乐部,真的努力想确保只有合格的人才被吸收,否则这个集体的整体质量和价值就会不断被降低,这是任何一个内部人士所不愿见到的。因此,除了智力题以外,很多在工作中用不到或能很快培训起来的东西也被作为面试中的重要内容,很可能就砸在这些倒霉问题上了。公平吗?游戏规则嘛,人家定的,想玩只能认了。

对所罗门抵押债券部的兴衰史也很耐人寻味,一个新的业务被一两个Aggressive的人给忽悠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一开始由于处于非关键地位,不受重视,游离于管理之外(虽然整个公司也没有啥管理,但这里更自由),当业务真的陡然火起来之后,更是“无法无天”。能挣钱了,并且挣大钱,扬眉吐气,于是更Aggressive。不光一两个人Aggressive,几乎里面的所有人都是如此,并且有一种“霸道”的风格,和其他部门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风格是集体形成的,比如吃的风格,大量的食品,大口不停地吃,一起吃,于是一起超重,但没有人想要去控制去减肥,因为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部门人的特征,他们的“骄傲”,这时的他们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团体认同感,他们是真正的一个团队,而不仅仅是一群人。

什么样的一群人可以称之为团队呢?或者说有战斗力的团队?至少有一个特征是很重要的,团队里的成员的行事应该很积极、很aggressive,有“坏”脾气、霸道,敢于往前冲,不计后果,不瞻前顾后,比如遇到一个事情应该很快有人站出来说让我试试,而不是相互推拖。

如何打造一个团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从这个团队的形成过程可以借鉴到一些经验。比如,团队的形成需要一些仪式,这里的仪式就是“吃”,需要成功的经验,体验过成功的团队会更加齐心协力争取下一个成功,还需要一个个性鲜明的领导,领导的风格往往会影响团队的风格,这里更绝的是体型上都影响了;团队往往是伴随着团队的“魂”而诞生的,也就是团队的风格、性格等一切内在的特质,或所谓团队文化。正是团队的“魂”让团队顽强生存下去,同化外来者成为一部分,像其他一起生物一样自己努力生存下去,自强不息。前段时间看了几集《亮剑》,李云龙的独立团就是这样一支有“魂”的部队,其凶悍的性格和李云龙有极大关系,其无往不胜也是因为这个“魂”,虽说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但其中也还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这个团队的分崩离析也是值得深思的。由于抵押债券业务太挣钱了,但公司的奖励制度并没有根据情况调整,导致这里的员工有极大的不平衡感,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报酬之间不成比例,而公司则认为这些成就都是因为公司创造的条件,因此不是员工的功劳,因此无须加大奖励,矛盾就这样慢慢激化。可能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期权奖励的制度,因此这种被剥削的感觉更强烈。直到如今,薪酬制度依然是一个难题,没有几个员工对自己得到的报酬满意,没有几个老板对自己给员工的报酬感到歉意。于是竞争对手伸出了橄榄枝,整天满脑子挣钱的人哪能受得了被钱砸倒的诱惑,于是第一个叛逃的人出现,有第一就不愁第二第三以至于第n。这些脑袋中携带着所罗门抵押债券经营秘笈的人去帮助所罗门的竞争对手开疆辟土,所罗门的抵押债券业务垄断地位失去,危机出现。

酿成大厦最终倒塌的还是内部的原因。和其他组织一样,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内部权力斗争严重,最终导致抵押债券业务的创业领导人闪电出局。紧接着大清洗,几乎整个部门被解雇或调离,于是,原来的部门虽然还在,但“魂”已经随着里面的“老”人走了,新人只是占据着旧的位置而已,这个部门死了,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当然,对于争权夺利的人是没有自己人的,只有自己。当然权力斗争的把柄无外乎是被人妒忌的部门的一些错误或瑕疵。人们往往会对他人很严格,这也是天性之一,而不会体谅他人的一些难处,一个团队的现状总有其不得已的地方,而不是像外人一眼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即使本着好心,这些人开的治疗方案往往也会治死这个团队。更何况这些外人出于妒忌或政治争斗的本意。发现问题总是很简单,总能找出点问题,指手画脚即可,而真正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难点,不是说一句一切规范化就能规范化的。不做事的人总会要求完美,而做事的人往往不得不对现实妥协,于是前者在不明究竟的人看起来就有理了三分,夺得了“道义”上的胜利。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历史上发生那么多的革命,而最终解决问题的没有几个。古人强调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还没有过时。

这个兴衰的模式很典型,不仅在所罗门,在金融业,在其他行业其他公司也一样。甚至对于历史上的国家兴亡也是如此。人类总是号称要从历史中学习,而往往又一遍遍重复历史的失败。

抵押债券部门的创业领导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型领导,从做业务上来的,一开始带着大家做,直到成为领导后的很长时间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技术本色,时常对真正做事的人指手画脚,而不知道自己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这也不是他应该操心的地方。最终在痛苦中学会了放手,而放手时却没能建立一个好的防危机制。唉,可怜天下技术领导心啊!

书中作者自己在所罗门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新员工成长教材,如何找到好的mentor,如何学习,如何适用公司文化。甚至还描写了一个在一个老资历同事面前维护自己成果的战例,告诉大家:抢占别人果实的事任何地方都有,这些人总是把别人的劳动或主意说成自己的,而其他人往往相信会说话的而忽视埋头干活的,起来勇敢斗争,没啥了不起的!

说谎者吐出了不少真言。

2007-10-19

慢!慢!!慢!!!

下午两点准时退房。发现前台的服务员真多,一般酒店也就是三四个,这里却有七八个。最终却发现这里退个房真慢。一边是最多的人,另一边却是最慢的服务,说不过去啊。

并不是那些服务员偷懒,他们的确挺忙的,每个人都忙忙叨叨的,但就是让你在那儿站十几分钟等着退房查房结果,自己站着等,没人搭理,也没有人告诉你查房结果。实在不耐烦就催几声,还是那样。当然他们忙并且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居然退房还要填一张退房单,并且很严格,第一次把两个房填到一个表单却发现需要单独结算后,又正式地废弃了那个单子,又填了两张。交到下个人,此人又把一些信息抄录到一个笔记本上,不时地又划去笔记本上的一些条目,估计是已完成任务。诸如此类,多种表格,填来填去,外行,看不出有什么用,只是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这么繁琐的退房流程,一般都是从计算机查出来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了。这里也有计算机,也能操作,但很明显没有把所有流程包含进去,抑或那些表单流程根本就没有用,只是没有人发现它们没有用,甚至它们存在的原因是前台信息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已经被人遗忘了,以至于他们还在按部就班地做。

可见Process是需要时常审查的,环境改变,Process也要变,否则很多东西就变成了僵尸规定,一直执行,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还需要执行,甚至没有人考虑为什么要执行。同时信息化要彻底一点,能自动就自动,不要混杂手工,只要人在中间参与,肯定会成为瓶颈,工具对提高Process的效率很重要。

一般退房都是一边办手续、结帐,一边安排人查房,并行执行,这边帐接完了,那边也查完了,搞定。其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有房间消费,在询问是否有消费时客户会主动告知,相信客户,所以同时做。如果,极小概率情况下,客户记错了,即使交完钱也可以补交,不是大不了的事,没必要让客户等。因此这里的逻辑是客户不可信,必须先查后结。为这事站着干等十几分钟不爽,不被人信任更不爽。

早上吃早餐的时候也不爽,同样是不被信任。和其他地方的酒店一样,房费附带自助早餐。发现每个桌子上都摆了一个牌子,上书醒目大字:浪费罚款五十!这种告示只在小的自助餐厅见过,并且也没有夸张到每张桌子都摆一个。实在是与星级酒店档次不符。能住你这个酒店的人素质会那么差吗,差到需要恐吓式的警告来避免浪费?!太小看客户了,更小看自己了。

当然,本次在太原也不是所有事都不爽。下午打的去机场就碰到了一个厚道的的哥。上车让他走高速,他就说他的车况不好,走高速不安全,还是走其他道比较好,并且说打表,更便宜。路上又给我们介绍其他可选的路,以及为什么要走这条,要的就是让我们明明白白,他不指望这个多挣两钱,更不会拿自己的命不当回事,明知道有危险还在高速上飚车。其实他的出租车看起来在太原已经够好的了,只是其他司机没有这个意识而已。很快就到机场了,价钱果然也更便宜了。看来厚道的人还是有的!

土!土!!土!!!

太原之土已有耳闻,今日终得一见。

出机场后的高速路上居然尘土飞扬,这是真正的土啊,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高速路上这么多土。

刚出机场准备打车,同事就说太原真土,从这到宾馆得六十,奇怪了,六十不多啊,一般城市机场离市中心都很远,一百多也不奇怪。一问才知道,明明打表才三四十块的路非得要六十不打表,够奇怪,其他地方都是不打表可以少要钱,这地方反着来,也许这不土,叫个性。

司机边走边诉苦,操着《武林外传》里掌柜的的口音,挺有意思,痛诉的是机场的黑,等客的时间要收停车费,还挺贵的,交了十一,等的时间较长。问司机为什么等这么长时间,司机说很少人打车,北京飞机下来的打车才多一点。都说山西煤老板有钱,打车人少,看来煤老板的数量不多,钱都集中到煤老板手里了,从北京下来的人打车的要多一点,看来煤老板往北京跑的人比较多,是不是提着成麻袋的钱去炒房就不知道了。当然,更合乎逻辑的是六十块钱让人不爽,明明三四十的路被讹诈六十,很不舒服,索性坐大巴。要不是半夜了,我们也坐大巴去了。恶性循环啊。

一会儿又一个高速路收费关卡,又交了一次钱,走了没多远、飘着尘土的高速居然也收钱。看来收六十也是有苦衷的,不能说是司机们的奸诈,因为不多不少要六十,和预测的一模一样,不用讨价还价。由于机场和高速的讹诈才使正常的定价偏低,逼着不打表收高价。

当然,这是今天第二次被讹诈,第一次在北京机场。

进机场大厅之后就奔向换票窗口,把身份证递上去,等着出票,却被告知订的是东航的票,得到东航的窗口办理。真土。又奔向东航的窗口。一个人没有,于是就把身份证递给第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人家没有接,问了一句:“是头等舱的吗?”,当然不是了,于是被一个标准的交管手势指向后面的窗口。从红丝带围成的圈里退出来才看到,这是头等舱换票窗口。太土了我。

感觉自己土的同时有点不爽,明明一个人都没有,让我享受一下头等舱的换票过程又怎么了?一分钟不到的事,非得让我再跑个窗口,这叫啥服务啊!看来还是得有钱,得买头等舱,得把头等舱全买下来,站在头等舱换票窗口换一张又一张,好好享受一下头等舱换票服务!得买头等舱。

恍然大悟,差点上当了,人家这样就是为了让你买头等舱嘛。如果拿经济舱的票也可以享受头等舱的服务,谁还傻去花高价买头等舱票啊?!所以,即使没人也不能让你享受头等舱服务,即使除了有个圈围起来以外没有任何差别。这明明就是一种讹诈嘛!让你乖乖掏出钱来,否则就得受鄙视,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没有这样的强盗逻辑,本来大家都可以不被鄙视的,现在却生生地设计出规则,让大多数人受鄙视,小部分人用钱赎身免收鄙视。怎一个“土”字了得?!

不过,富人们说了,这叫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钱就得占用更多更优质资源,自然法则,穷人顺从就行了。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说的多了,不光富人们认同这个法则,穷人们也以这条法则作为信仰。这不,北京的地铁从三块、五块统一降到两块,马上就有人开始担心地铁的服务会变差,本来坐不起地铁的也可以坐了,地铁上就更拥挤了,那些本来享受地铁服务的“富人”会舍弃不再是“富人”的专有服务,开始自己开车,会加剧北京的堵车,与地铁的本意相抵触。多么严密的逻辑啊!也许的确是这样,但我倒不怕,反正我开不起车,地铁便宜我就挤定地铁了,“富人”们的车在路上堵不堵管我啥事?如果地铁通道修的人性化一点,能透明地看到路面的富车们堵在一起土土地挪不动步才爽呢!我走我的路,管他土不土!

费半天劲,终于写完这篇《土!土!!土!!!》,却发现这个宾馆上网要另外开通、收费,算了,看来今天发不了了,只能保存回去再发了。还是土!

2007-10-17

说谎者的扑克牌

一本好书。

一本描写投资银行及从业者的书。

从中知道了很多关于投资银行的知识,比如债券交易、抵押债券、垃圾债券、企业收购等等,其中详细介绍了抵押债券和垃圾债券的产生的详细背景和过程。这两种金融产品的产生都是由于发明者的读到眼光,嗅出了潜藏的机会,变费为宝,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本没有垃圾,放错了地方的东西便成了垃圾。可见,把垃圾挪个地方就是宝贝了。

也许他们不是第一个看到问题的人,但他们的确是第一个看到问题,设计出方案,到处游说别人相信他们的方案并追随他们的人,他们都极度自信,专注,最终坚持到了春暖花开。不过,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罗门公司的抵押债券业务打开局面的原因,支持所罗门公司对抵押债券前景看好的是他们预测的住房抵押贷款的繁荣,而最终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却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可谓歪打正着。好比你对一个人看好,看好的原因是他的勤奋、聪明,于是断言他将来会变得很富有,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你坚持对了,他的确变得很富有,但他的富有是因为他中了彩票大奖,6500万呐,上天的恩赐!却和他的勤奋、聪明无关。但谁会在意这个呢,实事就是成功了。机会总是选择有准备的人。

金融业务及投资的确是很奇妙的东西,钱生钱,真正的赚钱而不是挣钱。作为生产的两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并驾齐驱是不奇怪的,干活领工资,投资分红利,彼此彼此。不过作为一个真的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资本的邪恶还是有思想准备的,尤其是“投资”和“投机”两词是那么的接近,很容易看混淆。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投机是一种短期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赌博,一种零和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投机比赌博高尚的地方在于投机的动机却造成了投资的实事,这也是国家禁止六合彩而不禁止“炒”股的原因。善恶相随,善行恶操作,恶行善结果,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的。

当然,作为一个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会否认金融业务对资金周转率的帮助的,而资金周转率的提高就意味着年利润率的提高,投资者和企业都获得了好处,何乐而不为?!山下的老虎不吃人,还挺可爱。岂止不吃人,还能帮人,当你力有不济的时候,他能帮你通过变卖或抵押一只胳膊获取到食物,度过难关或超速发展。没有食物,人死了,要胳膊有啥用?!

交易也是一个奇妙的行为,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应该是其结果,“利”应该是其动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区分可能有点违背自然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就是活力,资金也一样。谁能让资金流动更快呢?当然是金融产品。

2007-10-13

POS:面向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道POS是代表什么的缩写吗?很简单,Problem Oriented Solution是也。谁最先提出的?不出意料的话应该就是我自己,面向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么明显的道理,不会有人举轻若重地造个词出来,所以这个缩写应该是由我杜撰的。声明一下,不要和我抢首创奖。

昨天应人邀请去看了在中国展览馆进行的ITS中国展览,ITS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缩写,即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在交通方面的创新产品展,比如车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车载智能导航系统、实时路况讯息系统、道路监控系统、智能红绿灯、公交信息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电子计费系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水运/航空智能系统等等,产品丰富,想法多多。

比较关注的是导航产品方面,因为这个是最有可能和移动电话结合起来的应用。这方面也是展览的热点,各种导航产品琳琅满目,有很多厂家提供导航终端或软件,但这些产品的数据却大部分来自于一两家公司,即内容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数据又来自于很多机构,如交通台、交管部门等,因此内容提供商是一个数据整合商,将很多数据源的数据整合成信息卖给终端厂商或SP。SP则根据这些信息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从厂商的数量可以看出内容提供商应该是处于主导地位,符合“内容为王”的潮流。

在导航信息方面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实时路况讯息,在北京这样一个“堵”城,这样的信息对驾车者绝对有用,好实时获得相对不堵的驾车路线,延长有效生命。因此这方面也有不少idea展出,比如在出租车上安装设备,实时监控出租车的运动路线及速度,得出道路路况信息;在道路上按照探测点,探测车辆的运行速度;利用交警,开车在路上晃悠,实测路况,但这种方法有个瑕疵,探测车本身会加剧路况的恶化,即侧脸设备影响了被测物;也有人利用web2.0中的特征:群众力量,通过交通台吸引用户的互动参与,群众用手机将路况信息发布到交通台,交通台再把数据送给合作者。

最有创意的一个方法是和中国移动合作,收集移动交换机和基站控制器上的用户信息,这样就可以分析出用户的移动位置、速度,哪些用户是驾车者或乘车者等信息,得出路况讯息,如此既不需要额外的探测设备,也不需要寻找大量的合作者,只需要搞定移动运营商,利用无意识中免费工作的驾车者就巧妙获取了路况信息,然后再卖给绝望的驾车者。简直太有才了!

想了这么多天“手机还能做些啥?”,为啥没想出这个用途呢?几乎天天被堵,却没想出如何用手机来解决,甚至没有想找出解决或规避堵的办法,真是汗颜!

问题出在哪儿?最简单来看就是没有关注问题,没有想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想凭空创造一个应用或方案,虽然这样不是不可能,但比起从实际问题入手要难得多,或想出的是一个屠龙方案,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POS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明显,值得造个词,时刻提醒一下自己。

准备把MSN的签名从“手机还能做些什么?”换成“你有啥问题需要解决?”。

2007-10-08

TSP——领导开发团队

一本很薄的书,之所以引诱我买下是因为它的副标题:领导开发团队,一本目标很明确的书。team work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已经毋庸置疑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能有效地team work的问题了。软件开发更多地是技术问题,但团队开发却并绝非是技术问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关于人的问题。因此不会有一个简单、绝对、可按教条执行的答案,但看看在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营的大牛们的经验总结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因此决定买下一读。

第一章读完后就暗自庆幸没有花冤枉钱,值得买,值得读。TSP应该是team software process的缩写,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想推广的是一种process,和软件工程中的其他process类似的process,只是这里是关于团队的过程,而非单纯的软件过程。这个process用于指导如何领导“自主型团队”进行软件开发。

由于软件开发的协作性特点和开发人员的知识性工作特点,自主型团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很多公司和管理者目前还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里,民主化很多时候也仅仅是口头语而已,纵向命令链方式依然是主要的组织领导方式,横向协作方式远没有鼓吹的那样流行。总之,管理者们还不相信人们能够自主工作,团队能自主管理。为了追求一个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工作环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什么样的团队可以称作自主型团队呢?作者认为自主型团队有五个特征:

  1. 成员感和归属感
  2. 对团队共同目标的承诺
  3. 过程和计划的自主权
  4. 制订计划的技能以及遵循计划的纪律性
  5. 致力卓越

TSP能做什么呢?TSP主要用于:

  1. 组建一支自主型团队
  2. 激励团队做工作
  3. 在整个工作中维持这样的激励和动机

其中TSP团队启动过程可以做到1和2,团队启动过程共有9次会议来建立团队目标、计划及向管理层汇报等。实际中当然不必教条地按条执行,但主要方面还是要做到地,满足构建和激励团队的目标即可。从以前的经验来看,的确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集中地、专心地做这些。否则团队是不会找到感觉的。

在启动以后,需要维持团队的协作,主要要做到:

  • 数据收集
  • 计划跟踪
  • 团队反馈
  • 负载平衡
  • 重新计划

每周的项目会议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更新项目的状态和计划。这个会议的结果可以作为给管理层汇报的输入。

和管理层打交道是团队领导者的一个职责,需要取得管理层的支持,向管理层汇报,以及在处理请求、频繁变更、人员安置、培训等方面保护团队。

维护团队也是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培养团队、培养团队成员、改进团队绩效等。

书中对以上方面做了很多方法说明,甚至给出了很多操作模板。但这些很具体的做法应该不是重点,重点是抓住其中的精髓,即:如何打造一支自主型团队,如何培养自主型团队的五个特征,为此,作者给了很多方法或忠告,比如让团队认识到项目的意义、让团队参与计划、让团队自主制定过程等等(其实这些和其他组织团队活动的技巧都是相通的,比如号召大家“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行动:)),要点无外乎:诚、立信、使民以敬、推己及人等基本做人做事原则。半部《论语》治天下,信哉!

这本书里还有几点比较有意思:

  1. 对领导和管理的区分
    • 管理使用资源达成结果,客观,没有个人感情因素,假定被管理者没有思想和感受,必须被告知要做什么,如果做。适用于无生命的对象或例行公事。管理者强迫人们服从命令。
    • 领导激励人们达到目标,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领导者的地位必须赢得,不是任命即可获得的。
  2. 角色与任务
    • 可以将角色分配给团队成员,负责某些方面,比如:计划经理、质量经理、过程经理、接口经理……
    • 团队成员可以在担任角色的同时完成分配的任务
    • 任务和角色的划分是“正交”的
    • 通过建立团队角色、让团队对角色所有权达成一致来解决团队的内聚和协作精神与所有权的单向排他性之间的冲突。

总之,关于如何构建及领导自主型团队,这本书有了很好的介绍和指导。其中很多地方和我的原有想法和实践很接近,是对以前实践和思考的一个验证,毕竟很多事情做过以后是不会直接有答案显示正确与否的,好的结果和正确的行动很可能没有必然联系的,凭结果是不能验证中间某一过程的(何能以成败论英雄?!),因此,反思往往只能凭感觉和信念来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往往会带有一些偏见,这些偏见可能会被一次次加强,直至冥顽不化。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参考,确认了大多数的想法,也纠正了一些想法,还启发了一些思考,35RMB,值!

2007-10-03

枪林弹雨

现在电影导演普遍江郎才尽,屈指可数的几个故事模式已经翻过来覆过去不知拍过多少遍了,没有啥故事可说了,于是便都在场面上下功夫,所谓“大制作”,不管有没有故事,场面那得宏大、唯美,整个电影下来,不需知道说什么,只需要记得看到什么即可,一场电影相当于一次《请您欣赏》。

战争片,尤其是古代战争片,更是场面剧的“最爱”,古人打仗讲究队列,一方手持盾牌、长矛一排排整整齐齐往前踏步前进,另一方就弓箭伺候,弓箭手齐刷刷引弓向天,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黑压压的一片扑向对方,镜头会追着箭雨全程转播,让观众即时分享这屠杀的快乐。


《指环王》、《亚瑟王》等好莱坞片是这样,国内片也不落后,尤其是《英雄》,故事那叫一个烂,可这箭射的真漂亮。一波波的秦军箭雨,在空中形成冲击波,呼啸前进,甭说是箭,就是风那也会将六国军队吹到九霄云外。真正的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臣服于箭下。


甭说是对付燕韩楚魏赵齐六国,就是拿到近代,对付八国联军也应绰绰有余,不禁让人痛惜秦人箭法之不传,更让人叹息艺谋之晚生百年,否则堂堂中国焉有为诸夷凌辱之耻?!


单颗箭在电影中威力也不容小觑,往往在特写镜头中沿极优美的轨道直射敌方将领,箭头穿心而过,应声落马,一箭定胜负,酷呆了。这哪里是手枪、冲锋枪等所能比的,再厉害也不过是“啪啪”或“哒哒”几声,对方身上出现血孔而已,这个过程的美感和一箭穿心过程的美感不可同日而语。


总得来说,还是《英雄》中的箭雨让人震撼。一颗箭,身手敏捷的也许就躲过去了,怎能奈何那些身怀绝技的大侠们?但如果将这颗箭复制一下,沿着同一方向、同一时刻、同一平面,相互形成紧密的点阵飞过去,甭说是大侠,就是大虾也无处逃生,定落个“刺猬”下场,就如《英雄》的结局一样,虽然没有直接显示万箭穿身的镜头,但宫门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箭束中间空出一个人形足以说明一切。


这就是万箭齐发的威力,不是简单地单箭威力之和,而是要更厉害。其威力就在于你无处躲藏,没有喘息之机。并且箭手也不用准确射击,反正是一个平面推进,而非单点,大家箭指方向一致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不是箭找目标了,而是目标找箭,目标所能选择的最多只是自己将会被哪些箭射中。


也许是美国人偷学了秦人之箭雨法(可惜没有注册专利),美军的武器也在这个方面有所发展,其中就包括大规模的矩阵式炮弹发射器,一次发射一个弹网,形成弹雨下到敌人的阵地,置敌于死命。同时,还有另一类连发的炮弹,前后排成一队射向目标,这样再坚固的掩体也经不住同一点几乎同时持续地被冲击,真正的一鼓作气。


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打击萨达姆,最终干掉了老萨,也没有找到,其实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在美国自己手里,只是老萨反诉世界也不敢问罪而已。


这大规模武器让人感到恐惧,希望永远不要投入使用。但这“大规模”带来的威力倒是值得深思,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