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8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嗟乎!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滕王阁序》中作者在暗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用古人的事例宽慰自己。看来这怀才不遇的抱怨是由来已久,因“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而郁闷的人何止一人哉!

冯唐就不说了,除了为人耿直直言之外好像也没有太多的英雄色彩。但飞将军李广就不一样了,从小学课本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等诗句就开始知道并崇拜这位名将。高中时读《史记》,看到司马迁记载的李广传,更深入了解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更认同《滕王阁序》中的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如此勇猛的战将,一生对匈奴七十余战,却终生没有获取封侯的荣誉,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为其鸣不平。

最近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再次读到关于飞将军的记载,和史记中的记载类似,只是按年代将其他人同时发生的事穿插记载,更有时间及背景关联。又感叹了一番。

其实,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对李广治军和才能描述中都有和另一位将军程不识的比较:

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李广和程不识,一宽一严,但都能达到御敌的效果。但从人性化及受欢迎程度上来讲,李广显然要胜出很多,士卒“乐从”、“乐为之死”,这是领兵很高的境界,也是很多名将共同的优良品质,在史书中大书特书。因此,读过这个对比,对飞将军的敬佩更进了一层。

但是,在《资治通鉴》中,这段之后,司马光紧接着就是一段点评: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这个点评点出了很重要的一点,对心中的一个疑问“宽和严,到底哪种方法好?”有了很好的分析。司马光首先肯定了李广的才能,承认以李广的才能完全可以这么做,但这种做法不能作为学习的榜样,因为他的继任者很难办。

这点太重要了,李广凭借其个性和才能,能成功统帅这只军队,但他的下一任怎么办呢?这样的个性和才能其他人是很难有的,或者说不可能有的,习惯了这种领导方式的士兵很难被其他将军统领。以至于无法保证持续的战斗力。

这也许也部分解释了“李广难封”的原因。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