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1

广告v.s.窄告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地告知,在这个商业广告无孔不入的年代找出一个没见过广告的人可能和找一个大小病从来没有得过的人一样困难。如此流行至少说明了商家对其效果的认同。

然而,也有一些人发起了挑战。Greg Stielstra就是著名的一个,其PyroMarketing一书就阐述了广告所不足的地方。其认为广告只所以在以前一直都很有效果,是因为早期市场同类产品的单一化,人们的选择比较简单,只要知道有这个产品就可以选择,因此采取广告的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产品会有更大的销量。而目前的情况开始发生改变,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日益丰富,琳琅满目,给用户的选择固然多了,但往往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对不熟悉的用品。

这的确是个糟糕的问题,对用户来说是选择的成本加大,对商家来说是广告投入的加大。并且,对想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新进入者带来了更大的进入壁垒,尤其是小公司,没有那么多资源拼广告。

PyroMarketing中提出(或曰总结)了一个市场产品推广策略,暂且杜撰为“窄告”,以对应“广告”。这个策略的一个形象比喻是点火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理解,以前在家里冬天会生煤炉子,就是这个过程。分四步:

  1. 找易燃的小木柴做引子
  2. 用火柴点燃小木柴
  3. 在小木柴上放煤球,扇风,煤球会在被小木柴生出的火引燃
  4. 当一节煤球要燃尽的时候,在上面落上新的煤球,新煤球会被即将燃尽的煤球引燃

很简单的过程,却很能说明窄告的过程。

对应于小木柴与煤球,产品的用户其实可以分为“发烧友”与“普通用户”。发烧友是那些比较容易接受产品的用户,往往是这类产品的“专家”,精于挑选产品;而普通用户则是其他不太容易接受产品的用户,往往只是使用该类产品,在选择产品时不知所措,没有自己的主意,更多地参考其他人的选择。

窄告过程也是四步:

  1. 找出发烧友:关键在于如何找出这些用户,他们在什么地方?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发烧友。这个发烧友群会比较小,但很有影响力,这样才能少花钱办大事。
  2. 让发烧友体验产品:一定要是能让他们一见钟情的产品,如果产品很差,可能会起相反的效果。
  3. 帮助、诱导发烧友影响普通用户购买产品:好东西,和大家分享,这是有面子的事情,前提是好东西。另外,产品要有个性,能让普通用户注意到发烧友的不同。比如iPod的白色耳机和耳机线,与众不同。
  4. 记录下购买产品的用户:此类产品的下一轮推广就有了目标。

其实,这个窄告的策略应该不是Greg Stielstra的首创,在这本书出现之前就有很多这样产品推广的案例,如商家的新品低价推销、免费试用、Gmail等的推荐注册等等,但这本书首次这么明确和形象地把这个过程规律化了出来。

此策略重点在于利用发烧友来影响普通用户,在生活中实实在地影响,而不是那些明星拿了巨额广告费后在各种媒体上言不由衷地号召。

更重要地是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方法,特别适合于“穷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