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朱子注: 斐,文貌。切以刀锯,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鑢钖,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 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
看来要成为有斐君子,不容易啊!
两种学习方式:
1. 和他人切磋
今日国内学校教育缺失这部分。由于考试的压力及师资力量的不足(数量、质量),导致填鸭式教学,学习的主体为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参与。自由时间的减少,同学间相互讨论的也不足。
从个人经验来看,切磋是很有效果的。很多东西自己以为明白掌握了,独自发现不了问题,当需要向他人阐述解释时便能发现不明了之处。同时,他人会用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由于个人的思维定势,这往往是一个人所不能自己发现的,而多人间可共享的。
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分享不减损特性,共享对个人没有损失,只有更多的收益。同时,观点间的碰撞会产生新的观点,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点是要找到能切磋的人,不容易。
在公司中,团队内部、团队间需要有切磋的机会和环境。
2. 自己琢磨
做到这点也难,很多问题自己发现不了,所以也谈不上去琢磨。
能正确提出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问题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就容易找到答案。要抓住问题的根本,从本上提问,勿舍本逐末。
同时自己琢磨时也要避免太封闭自己,钻牛角尖,否则可能走火入魔,欧阳锋就是前车之鉴:)
两种境界:
1. 切、琢:知其大体,得其要点
2. 磋、磨:益致其精
由于现代社会知识的积累膨胀,专业的精细分工,在每个领域,或每项技术中都达到磋、磨的层次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要有所选择。了解的知识范围要广,同时对某些特定领域(尤其饭碗之所在)要精。
如,从事软件开发的挨踢(IT)人,需要精通至少一门编程语言,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能举一反三,学习新技术更快,适应工作需求。同时需要有广阔的专业知识面,能知道需要在工作中可以用什么技术解决特定问题,从而能知道需要学什么。也需要有比较广阔的非专业知识面,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在生活中更有乐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