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2

难以自拔的沉没资本

江西卫视正在播出《传奇故事》,今天的故事题目是《金钱与爱情》,内容简单转述如下:
浙江的苏先生通过征婚启示结识了深圳的梁小姐,十多天后梁小姐对苏先生哭诉经济有困难,苏先生立即伸出援手,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给了梁某18万,此后又屡屡寄钱过去。一年过后,当苏先生想提出结婚的时候,梁某却露出狐狸尾巴,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且要苏生写声明以示诚意:以前给的钱都是自愿行为,与最终是否结婚无关,任何情况下无权索回。按说苏生此时遭此当头一棒应该清醒了,可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苏生写了这个“卖身契”,此后又荒唐地给梁某打了一张子虚乌有的5万元的欠条给梁某,以后的寄钱变成了还债。直到梁某看到以榨干最后一滴“心血”,亮出上书“狐狸”的身份证才追至深圳,诉诸法庭。故事结局......不重要了......

(鉴于看客中有部分强迫症患者,非得知道结局,否则睡不着觉,公布结局:通过两场官司,赢得了索回权,但是有没有最终拿到钱......我也不知道......一愣神儿结束了......)

之所以说结局不重要,是因为其过程就很有意义。

在旁观者看来,苏生中间有很多机会看到梁某的本质,赶紧“撤资”,也许有人会认为当局者迷,苏生被所谓的爱情迷住了眼睛,没有意识到梁某一直在欺骗他,似乎有理,但是从电视中介绍看来,苏生中间是清楚梁某已经不爱自己了(开始的时候爱吗?不得而知),可是为了挽回逝去或本不存在的爱情,又不得不一次次地继续投资......

这正验证了《决策与判断》中提到的“决策前不协调”理论,此理论认为:
当人们为一件事情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而且越有压力为这件事情继续付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购买商品,也适用于为了某一目标而做出的任何承诺和努力......

当苏生发现的时候,已经投入很多,于是认为这件事有价值,于是越有压力继续付出......

即使“理性人”都认为沉没资本应该不计入下次决策的依据,可是由此原则主导的人又有几人可称为“理性人”呢?
我肯定不是:(

不看不知道,心理学真奇妙:)

申明:本人非为为心理学投入了几个小时而认为读心理学很有价值,进而继续投入时间。更非为心理学做广告,因为无须我做:(

没有评论: